
我们在物理服务器管理中,当服务器宕机、系统崩溃或BIOS配置需要调整时,传统的SSH等方式失效,远程桌面也无能为力。此时,IPMI和KVM over IP技术提供了底层级别的远程控制手段,确保管理员即便在操作系统未启动的状态下,也能对服务器进行完全掌控。
A5IDC将深入解析IPMI与KVM的技术机制、实际部署方式、硬件配置建议,并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帮助企业构建高可用、高响应的远程运维体系。
一、IPMI与KVM over IP技术解析
IPMI是一种由Intel等公司提出的开放标准,允许管理员通过网络在服务器“脱机状态”(包括系统宕机、无操作系统)的情况下监控服务器硬件状态、开关电源、收集日志等。核心依赖的是服务器上的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芯片。
主要功能包括:
- 远程开关机、重启
- 硬件状态监控(温度、电压、风扇速度)
- 系统事件日志(SEL)查看
- BIOS级别的访问控制(结合KVM)
KVM(Keyboard, Video, Mouse)over IP 则是基于BMC或者独立管理模块提供的远程图形桌面控制能力,可以在没有操作系统的状态下远程查看并控制物理服务器的显示界面、键盘与鼠标操作。
常见的KVM特性包括:
- BIOS级访问权限
- 虚拟光驱挂载(ISO文件远程安装系统)
- 分辨率自适应
- 键盘布局同步
二、典型产品与硬件配置建议
1. 主流支持IPMI/KVM的服务器品牌及型号

2. 网络配置建议
- 管理网络建议使用物理隔离网段(如VLAN)配置,避免与业务网络混用,提升安全性。
- 配置静态IP地址,确保宕机时仍能访问。
- 建议绑定双网口冗余(failover),防止单点失效。
三、IPMI与KVM实操指南
1. 启用IPMI与访问配置
以Supermicro为例:
步骤一:进入BIOS设置中开启BMC支持
- 进入“Advanced > IPMI Configuration”,确保BMC功能启用
- 配置静态IP地址或启用DHCP
- 设置管理员密码(默认账号通常为 ADMIN/ADMIN,强烈建议修改)
步骤二:通过Web界面访问
- 在浏览器中输入BMC的IP地址,登录Web管理界面
- 可查看系统传感器、事件日志
- 在“Remote Control”中启动KVM会话(HTML5或Java插件)
2. 虚拟介质远程操作系统安装
操作流程如下:
- 在KVM控制界面中选择“Virtual Media”
- 挂载ISO镜像文件(可从本地电脑上传)
- 重启服务器并在KVM界面中按下DEL/F11进入启动菜单
- 选择虚拟光驱启动,即可远程安装操作系统(如CentOS、Ubuntu等)
实测数据支持:
在Supermicro X12服务器上,远程挂载本地Windows Server 2022镜像,安装时间仅比本地部署慢10%左右,平均延迟维持在70ms以内,远程体验流畅。
四、高可用远程管理架构设计
1. 多节点冗余方案
对于关键业务服务器,建议采用如下架构:
- 所有服务器的BMC接口接入独立管理交换机
- 管理交换机接入运维管理跳板机(Bastion Host)
- 管理跳板机启用双因子认证(如MFA + VPN)
- 启用Zabbix/Nagios监控BMC状态及系统事件
2. 故障模拟与自动化响应
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断电/宕机演练”,结合KVM验证完整恢复路径是否通畅。同时,可通过ipmitool脚本批量重启或收集日志,例如:
ipmitool -I lanplus -H 192.168.1.100 -U admin -P password chassis power status
或自动重启命令:
ipmitool -I lanplus -H 192.168.1.100 -U admin -P password chassis power cycle
五、安全加固建议
- 定期更新BMC固件,修复漏洞(如Supermicro AST2600 2024年2月修复的RCE漏洞)
- 禁用不必要的远程服务端口(如Telnet、IPMI 1.5)
- 使用IPMIv2.0加密认证机制
- 建立访问控制策略,仅允许特定运维网段访问BMC接口
IPMI和KVM over IP是现代数据中心物理服务器远程管理的核心技术,具备稳定、高效、安全的特点。通过合理配置BMC、搭建独立管理网络、利用KVM实现系统级别的图形访问,即使在服务器发生宕机、系统故障或配置失误时,也可以快速排查与恢复,大幅提升运维效率与业务连续性。
A5IDC建议结合自动化运维平台(如Ansible、Redfish API)构建统一的物理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实现远程控制、日志收集、事件响应的闭环自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