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例行巡检中,注意到部署于香港数据中心的一台核心业务服务器(型号:Dell PowerEdge R740xd)在重启过程中出现长时间卡顿,RAID卡在初始化阶段异常缓慢,导致系统延迟上线,影响了多个高IO密集型业务的正常运行。由于该服务器承载着数据库写入、日志采集与实时缓存更新等高并发IO操作,问题严重影响生产环境的稳定性。
本文将完整还原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的全过程,结合硬件配置、工具诊断、数据分析及最终优化策略,为处理类似故障提供可复用的实操经验。
香港服务器与RAID卡基本配置
- 服务器型号:Dell PowerEdge R740xd
- CPU:Intel Xeon Silver 4210 ×2
- 内存:128GB DDR4
- 硬盘配置:12块2.4TB 10K RPM SAS硬盘
- RAID卡型号:Dell PERC H730P Mini
- RAID级别:RAID 10(6组镜像条带)
- 操作系统:CentOS 7.9
- 业务系统:MongoDB、Kafka、Redis混合部署
香港故障服务器问题表现
- 重启时RAID卡初始化时间异常:平均耗时达710分钟,超过正常时间23倍。
- 操作系统日志中无明显报错,但在RAID卡初始化前的BIOS阶段就已显著卡顿。
- 业务服务上线延迟,造成短时间内数据库写入堆积,Redis缓存同步失败。
香港服务器故障排查流程
1. 初步排查 —— 观察硬件日志与状态
使用Dell提供的iDRAC远程管理界面查看硬件状态,发现RAID卡无报错记录,但部分硬盘在RAID卡初始化阶段被多次重复探测:
RAID Controller: Reinitializing Physical Disk PD:02: Failed to respond to init handshake
这一现象说明RAID卡与硬盘之间可能存在握手问题,或由于IO等待导致初始化超时。
2. 分析RAID卡负载与固件版本
使用MegaCLI工具采集RAID卡信息:
/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AllInfo -aALL
发现RAID卡使用的固件版本为:
FW Package Build: 25.5.7.0005
经查阅官方文档,该版本在高IO场景下存在已知Bug:当RAID组内存在大量Pending IO时,重启后RAID卡初始化阶段会异常缓慢。
3. 验证业务IO密集度与写缓存状态
通过iostat -x 1与iotop命令进行业务负载分析:
iostat -x 1
发现RAID磁盘在正常运行时写入队列(await)持续在150ms以上,说明存在严重的写入瓶颈。
进一步分析RAID卡的Write Cache Policy配置:
/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LDInfo -Lall -aALL
结果显示:
Write Cache: WriteThrough
Disk Cache Policy: Disabled
说明此RAID配置为写直通模式,没有启用缓存写入,导致IO负载完全由物理磁盘承担,加剧初始化负担。
解决方案与优化实践
1. 升级RAID卡固件
下载并通过Dell Lifecycle Controller进行固件升级,目标版本:
FW Package Build: 25.5.9.0001
这个版本已修复RAID卡在高IO场景下初始化缓慢的问题。升级后重启,RAID卡初始化时间下降至2分钟以内。
2. 调整RAID策略与缓存设置
为了提高写入性能,做以下策略调整:
开启RAID卡写缓存(WriteBack):
/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LDSetProp WB -Lall -a0
启用磁盘自身的缓存策略:
/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LDSetProp -Direct -DskCache -Lall -a0
注意:启用写缓存需确保服务器连接有电池或BOSS(Battery-Backed Write Cache)模块以防断电数据丢失。
3. 实施RAID初始化预热脚本
为避免重启后RAID卡初始化时受到大量并发请求干扰,加入开机预热控制脚本,延迟启动IO密集型业务:
# /etc/rc.d/rc.local
sleep 180
systemctl start mongod
systemctl start kafka
通过此方式给予RAID卡3分钟的初始化与缓冲时间,再逐步启动业务组件。
4. 监控与告警策略优化
引入RAID卡状态监控插件至Zabbix,定期采集RAID组状态、硬盘响应时间及缓存命中率。设置关键项告警门限,提前预警潜在问题。
本次故障的经验与教训
本次故障暴露出以下问题:
- RAID卡固件未及时更新,未适应业务增长后的高负载场景。
- RAID策略未进行合理配置,过于保守影响整体性能。
- 缺乏初始化阶段的服务加载控制,导致卡顿放大。
通过固件升级、RAID参数优化与服务预热策略的组合落地,系统初始化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1.5分钟,IO写入效率提升30%以上,系统稳定性显著提高。
建议与后续优化方向
高IO业务建议使用NVMe直通+软件RAID或ZFS代替传统硬RAID方案;
- 定期审查硬件固件与驱动兼容性,避免被动应对已知问题;
- 引入冷启动模拟测试,验证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表现;
- 在部署阶段预设可伸缩的IO架构,避免瓶颈集中爆发。
通过此次事件的深入剖析,希望为同样面临RAID瓶颈的工程团队提供实战参考,推动架构更稳定、高效地支撑核心业务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