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搭建高频交易平台初期,曾将节点部署于多个海外数据中心。随着交易策略的执行效率越发依赖毫秒级甚至微秒级的响应,我们意识到仅靠计算模型和撮合系统优化远远不够。网络传输的延迟成了制约策略盈利能力的关键瓶颈。基于此,我们最终选择将部分核心交易节点迁移至香港的物理高性能服务器,并针对时间同步、路由优化与带宽策略展开了一轮系统性的深度优化。
本文将以我在香港部署高频交易平台的实践过程为背景,分享这三大方向上的实操经验与技术要点。
一、时间同步:构建毫秒精度的时间参考体系
高频交易系统对时钟精度极为敏感。毫秒级误差不仅会导致撮合顺序异常,更可能在回测中产生伪收益。在部署过程中,我采取了如下优化策略:
1.1 硬件级时钟同步方案(推荐)
部署 GPS+PPS 硬件时间源:我们选用了 Meinberg LANTIME M300 设备作为香港主交易节点的时间源,结合 PPS(Pulse Per Second)信号实现纳秒级同步。
内网时间分发结构:通过 chrony 构建局部内网时间层级,主时间节点采用硬件同步,其他机器均通过本地局域网同步,避免跨公网引入的时延抖动。
# chrony.conf 关键配置
server 127.127.22.0 prefer # GPS PPS 设备
fudge 127.127.22.0 flag1 1 # 启用 PPS 修正
allow 10.0.0.0/24 # 授权子网同步请求
local stratum 1
1.2 高可用冗余设计
构建双路径同步架构,分别从主机房 GPS 和备用云 NTP 节点进行同步;
设置 chrony 的源优先级,主路径故障自动切换。
二、路由调优:缩短跨境交易链路的跳数与延迟
部署高频交易系统时,我特别关注从本地策略服务器到交易所网关节点的物理跳数与链路路径。以下为我在香港部署过程中的路由优化要点:
2.1 选择低跳数、高直连率的数据中心
我们最终部署于A5数据香港BGP高防节点,其骨干接入包括 PCCW、NTT、TATA 与 Equinix,具备以下优势:
提供可选 AS 路由策略,支持 BGP 策略精细调度;
可绑定指定交易所入口(如新加坡、东京、伦敦)进行专线转发,延迟显著优于普通出口。
2.2 BGP 优选路由配置实践
我们申请了自有 ASN 与 /24 IPv4 段,并通过香港运营商下发自定义 BGP 策略:
优化对目标交易所(如 SGX、JPX)方向的出口链路;
过滤不必要的多跳节点,强制优先使用与交易所直连的高速通道。
# BIRD BGP 配置片段(简化版)
filter trade_pref {
if net ~ [ 202.181.224.0/24, 103.8.245.0/24 ] then {
preference = 500;
bgp_med = 10;
accept;
} else reject;
}
2.3 使用 traceroute/iperf 实测验证
在每次调优后,我们使用以下工具对关键路由路径进行验证:
- mtr 实时追踪链路稳定性;
- iperf3 模拟 UDP+TCP 流量评估实际吞吐;
- 自研 Python 脚本周期性记录 RTT 分布与波动率,作为调优效果评估依据。
三、带宽规划:平衡突发能力与成本的策略分层
高频交易平台虽然单次交易数据量小,但在行情爆发或撮合密集时,可能出现突发流量尖峰。我在香港部署时,采用了以下分层带宽配置方案:
3.1 物理层带宽保障策略
交易核心节点:配置 1Gbps 独享端口,不做共享,确保低延迟与满速通道;
行情接收节点:绑定至 10Gbps 上联交换设备,支持行情并发拉流;
日志与监控节点:采用低优先级的 100Mbps 共享通道,通过 QoS 控制流量优先级。
3.2 QoS 流控配置示例(Linux tc)
# 给撮合服务设置最高优先级
tc qdisc add dev eth0 root handle 1: htb default 30
tc class add dev eth0 parent 1: classid 1:1 htb rate 1000mbit
tc class add dev eth0 parent 1:1 classid 1:10 htb rate 800mbit ceil 1000mbit prio 1
tc filter add dev eth0 protocol ip parent 1:0 prio 1 u32 match ip dport 9000 0xffff flowid 1:10
3.3 DDoS防护与带宽清洗方案
引入高防BGP清洗节点,在检测到异常流量(如固定 UDP 攻击或 SYN flood)时进行本地牵引;
利用 A5数据平台的应用层速率限频器对非白名单 IP 进行速率控制,防止流量劫持。
低延迟不是配置堆叠,而是架构的系统性优化
这套高频交易平台的优化部署,让我深刻体会到:低延迟并非只靠硬件堆砌,而是网络架构、系统策略、同步机制三者协同的结果。
在香港服务器上,通过精准时间同步、AS级别的链路路由调度、分层带宽管理机制,我们成功将系统平均 RTT 从原有的 11.5ms 降至 2.8ms,并且在行情高波动期依旧保持响应稳定。未来我们还将引入 FPGA NIC 与 SR-IOV 虚拟化,以进一步向微秒级延迟推进。











